這次太魯閣之行的重頭戲「錐麓古道」,需要先向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申請「入園許可」,平日限額48名,假日限額72名。拿到入園許可後,還要到警政暑的網站辦理「入山證」,當然,也可以在出發登山前到太魯閣遊客中心旁的派出所直接辦入山證。總之,這條古道,因為有點難度,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唯一的一處史蹟保存區,所以限制比較多。而我則是在今年九月得到十月的入園許可,這才有了太魯閣之行。
錐麓古道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份,從燕子口到慈母橋,全長10.3公里,精華段「錐麓斷崖」位於2.6到3.1公里處,雖然只有短短地500公尺,卻是當年日本人強徵太魯閣原住民,以繩索綁住腰際,自斷崖頂垂吊而下,以鑿洞埋設炸藥的方式開鑿出來的,過程可是相當艱辛。
這次十月的錐麓古道之行,還是要靠我的二個好朋友(背包、登山杖),不過,美中不足的,是因為九月份受到凡那比颱風的摧殘,錐麓古道只開放到「錐麓駐在所」的3.1公里處,這一次,無緣體驗10.3公里的全程。
從錐麓古道的在燕子口的管制處開始出發,先是一小段木棧道,然後銜接橫跨在立霧溪上的「錐麓吊橋」,吊橋長度估計有將近100公尺,走在上面,晃阿晃得 .. 其實,也是有點恐怖。
這個是從錐麓吊橋上拍攝立霧溪峽谷的照片,這可是只有獲得錐麓古道入園許可的人才有的特權啊!
過了吊橋,可以從指標中看出,從燕子口到錐麓斷崖駐在所共3.1公里,這也是太管處目前僅開放的路段。
一開始就是陡上的石階,過了石階,變成碎石路,而且,在路徑上的碎石還滿大顆的。
從吊橋開始到0.7公里這一段,是一路的陡上,雖然路徑都在樹林裡,不會很曬,但路況卻是好壞參半,通常一小段平路後是一段石階,有時平路的路況爛,有時則是石階的路況差,總之,很耗費體力。
過了0.8公里處,路徑二旁的樹木突然稀疏起來,暖暖的陽光撒在身上,稍微驅走剛剛一路爬波的疲勞,看看指標,剛剛到達1.0公里處,而前方的景色,似乎會產生某種變化 .. .. ..
眼前一片豁然開朗,原來,是到達「巴達崗部落遺跡」了,這裡有三層台地,看看標示,在日據時代可是設有招待所、蕃同教育所、衛生所、警官駐在所等設施,但是現在僅剩二根石柱以供紀念了。
在稍事休息後繼續前進,雖然仍舊是上坡,但路況與先前相比,已經是好了很多。
在1.2公里的地方,遇見了有著紅色門柱的「巴達岡二號吊橋」。吊橋不長,但很有 Feel。
過了吊橋,再一小段平坦的路徑後,又開始出現之字形的上坡路段,所不同的,是從石階變成以枕木為基底做的泥土階梯,而且,真的好多個「之」阿 .. .. ..
終於,到達了這個令人滿心期待的2.4公里轉彎處,我開始注意到,一邊的地形已經開始變成岩壁了。
先過一個岩石山洞。
接著是一座鐵橋。
然後再度面臨一個彎道,看著彎道末端撒進來的陽光,我可以感覺到心跳已經開始加速了。
轉過彎,發現大里石岩壁出現,路徑也立刻從泥土路變成碎石路。
繼續前進,終於,錐麓古道的精華段出現了!
從剛剛站得位置可以清楚看到斷崖的中間有一條線,那就是我等會要走得「錐麓古道」精華段。
精華段是從2.6公里的地方開始,感受暖暖的陽光還有徐徐的微風,真的是完美的組合。慢慢的走在斷崖小徑上,每一步的步伐都很小,深怕一個不小心,就 .. .. ..
往前進,斷崖上居然出現一個山洞,進入後發現鍊面竟然供奉了一尊「不動明王」。據說是日本人為了能順利開鑿斷崖所設置,現在所有走錐麓古道的山友,經過時也一定會參拜祈求一路平安。
從山洞裡看出去的景色,別有一番風味。實際走出去,又是另一種感覺。
這個路徑真的很窄,僅能容一個人通過。
危險動作,請勿模仿。
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,當看到3.0公里的標示出現時,錐麓斷崖就結束了,而錐麓駐在所就在眼前。
錐麓駐在所在日據時代是警察駐在所,目前則整為一個平地,供山友作為休息之用。而由於受到颱風影響,目前錐麓古道只開放燕子口到錐麓駐在所的3.1公里處,需原路折返。所以,在此休息15分鐘後,我背起背包,在去享受一下錐麓斷崖的風光。
不知道是否因為角度的關係,我覺得回程的風景比較漂亮。
最後在回頭看一眼剛剛走過得斷崖,很難想像我剛剛在那條細線中行走。
經過一連串的下坡後,終於又再度回到了錐麓吊橋。這一趟來回行程,整整花了大約4.5小時,想想還是覺得有些後怕。由於從燕子口出發往錐麓駐在所前進,是將近2.5公里的連續之字形陡上,我用了將近二個小時才完成這2.5公里的路程,若是要走完全程,還有7.8公里,恐怖。不過,在看到錐麓斷崖的風景後,我還是會想再來走一次。但是,我希望可以真正走完全程。下次再見囉,錐麓古道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