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高中參加救國團的「中橫健行隊」以後,就再也沒有去過太魯閣了。最近因為「錐麓古道」的關係,讓我想再次探訪這個知名的地方,也就有了這次的花蓮六日旅行。計畫用三天的時間在太魯閣好好的走走幾條心儀已久的步道,另外再用三天的時間逛逛花蓮縣市的幾個主要景點。



10月2日一早從新店出發,走國道5號接蘇花公路,而蘇花公路,真的是:連續彎路多、大卡車多。但過了蘇澳,越靠近花蓮,沿途的風景就越美,真的會讓你忘記長途開車的疲勞。不過,因為沿途的大卡車多,揚起的塵土也多,無法將車窗搖下,感受蘇花公路上大自然的風,相當可惜。



沿途走走停停,終於在下午二點左右到達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。稍事休息後就驅車前往這趟旅程的第一個目的地「砂卡礑步道」。




砂卡礑步道從入口到三間屋為止全長4.5公里,沿著砂卡礑溪而行,剛開始就被這位於岩壁下方的步道給震撼住,想像當初開鑿這條步道的人,真的得給他們致上最高敬意。




步道前段2公里左右,大多是「一邊岩壁、一邊溪谷」的地形,只不過有時左邊可以直接看到砂卡礑溪,有時則有樹木遮蔽。但總歸來說,步道的地形平緩好走,沿途還可以聆聽潺潺的溪水聲,除了部份地面稍顯溼滑,部份岩壁略矮需小心頭部以外,走來相當輕鬆愜意。





砂卡礑溪全長約16公里,沿途有俊秀的峽谷,溪床上撲滿大大小小的大理石,而由於砂卡礑溪的流程短,加上水流湍急,使得溪水含沙量少,顯得相當清澈。




從2公里到3公里處,地形開始緩緩下降,旁邊的景觀也從岩壁轉換成樹林,地形地貌的轉變也讓行走步道多了一些樂趣。



在靠近3公里處的地方,有一座攔沙壩。早期砂卡礑溪為了發展水力發電,在立霧溪建有水力發電廠,而立霧溪的輸水隧道就在砂卡礑溪谷的上方,攔沙壩的建立則是為了降低溪水中的泥沙含量。所以,砂卡礑步道建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維護攔沙壩的。



從3公里處開始,步道居然跟砂卡礑溪平行了!





趁四下無人,偷偷轉到溪床上,拍了這幾張照片,可以如此近距離觀賞砂卡礑溪,看著湍急的水流,聽著澎派的溪水聲,心中的感動真的不知該如何形容!



沿著溪床繼續前行1.5公里,就到達終點「三間屋」。其實,終點即是另一條步道「大禮大同步道」的起點,但這條步道沒在規劃中,所以,就在4.5公里處原路折返。



這是剛剛下去溪床的地方,由於是回程,所以溪床在右手邊。




溪床的景色相當壯闊,而溪水也真的是清澈見底。





用回程的角度拍攝前段2公里的岩壁步道景色。



這個是「砂卡礑橋」,步道的起點也就是在最左邊的牌樓處。

一般旅行團的砂卡礑步道之行,可能因為時間關係,多要求團員在2.0公里附近折返,其實這也算是步道的精華段,因為一邊是岩壁,一邊是峽谷溪床,景色相當秀麗,所以,這段路的人潮較多,偶而還會因為拍照出現塞車的現象。但其實步道後半段,由於地形降低,可以近距離觀賞溪床的風景,加上沒有過多的人潮,反而可以享受千山我獨行的樂趣。所以,如果是自行前往,建議慢慢走完全程4.5公里,會有不一樣的感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達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